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生态文化建设,首先要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程度。宣传思想工作承担着宣传人、教育人、引导人的重要职责,必须在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目前,我县生态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需要强化。一是没有形成主流的文化舆论导向来大力宣传中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华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干部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善待自然、爱惜自然在我国有着悠久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生态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化、维护生态环境的民族自豪感和自觉性需要进一步增强。二是没有深入研究区别不同社会群体来突出宣传重点,缺乏针对性。针对各级领导干部,还没有设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系统的培
训课程,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意识以及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需要提高;针对青少年学生,各级各类学校没有开设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课程,户外生态文化教育活动不足;针对社会公众,各公共场所生态文化建设的宣传栏、教育长廊等设施建设不够,生态教育公益宣传力度不大。三是没有充分利用好各种纪念日或活动日,特别是每年的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地球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没有运用好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形成广泛宣传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科普知识,生态价值观念没有深入人心。
(三)生态文化实践没有形成品牌
生态文化实践以浅层面的理念宣传、非系统活动为主,缺少深入全面的文化行为实践,缺少系统的行为支撑体系,缺少全面参与的切入点,缺少影响力较强生态文化品牌。围绕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活动不够丰富,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公众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没有形成。全县还没有着力培育和形成有社会影响力和带动力的生态文化品牌。建设生态文化,必须培育一批社会影响大、带动力强的生态文化品牌,发挥好示范带动效应。要把培植生态企业作为建设生态文化品牌的主体。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要大力推广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大力培植太阳能、体育器材、风能等绿色环保产业。特别要继续加大对太阳能的宣传推介力度,引导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生态文化的内涵,在形象策划、产品开发、商标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生态理念。
(四)生态文化建设主体不够明确
为了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县,我县于20xx年成立了群众性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但是,在规划和指导推进群众性生态文明实践和生态文化建设工作中,办公室作用发挥远远不够。目前,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围绕生态文化建设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没有形成合力,特别是没有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没有明确责任主体。生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工程,不单是文化和宣传部门的工作,要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参与建设。如果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就会出现“都在抓,抓不好”的结果。也正是由于没有明确的生态文化建设责任主体,所以没有制定出台科学的生态文化建设规划,没有形成清晰地生态文化体系,各部门的实践活动随意性强、盲目性强。
三、 **生态文化建设几点建议
(一)加强理论教育指导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要认真组织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掌握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同时还要掌握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道德、生态科技、生态文艺等科学知识,打牢指导和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理论和知识基础,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生态教育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基础。要坚持把生态教育作为全民教育、全程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增强全县广大群众生态意识上升到提高民众素质的战略高度,大力倡导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提倡先进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审美观,唤起民众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正义,使广大群众自觉地承担更多的生态责任和生态义务,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特别是要突出抓好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教育,通过保护母亲河、青少年绿色家园等活动,以启发式、体验式等教育为主,培育青少年良好的生态道德品质和情操,为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储备后备人才。
(二)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宣传是提高人们认识、改变人们行为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短信、博客等新兴媒体和方式,全面深入系统地传播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科学知识,传播生态文化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要注重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引导人们树立绿色、环保、节约的文明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在广大群众中开展“八个提倡”活动:提倡使用太阳能、生物能以及风能等新型能源和节能技术;提倡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二次使用;提倡使用环保型交通工具以减少废气、噪声污染;提倡使用生态建筑,用生态建材进行适度装修;提倡生态旅游;提倡食用绿色食品、再循环食品;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提倡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级分类处理,养成科学卫生的生活习惯,引导群众树立简朴和谐的消费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