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前县域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外部工作条件特点:县域工业正从工业化初中级阶段向工业化中级阶段迈进;县域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正处于加速推进时期;县域社会形态正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城镇转变;县域农业生产方式正向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转变;县域青年的文化程度、生活方式、收入水平、就业状况也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时期。做好当前县域共青团工作,必须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与趋向,准确把握青年心理、行为特征与趋向,紧扣县域各类企业、农业产业、社会团体等组织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突出特色,开拓创新,积极构建开放互动、统筹城乡的县域共青团工作体系。
二、明确县域共青团工作的职能定位与工作要求
团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注意到一个组织的总体功能在不同层级有不同要求,准确把握团的各级组织在履行职责中的工作侧重点。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县级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带来了许多全新的课题。我们要主动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主动适应县域青年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价值实践的新变化,找准在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进程中共青团的工作定位,努力使县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发挥好团县委在县域共青团工作中的“指挥部”和“作战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县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
1、提高做好县域共青团工作的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6月14日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我省团员青年的分布上看,目前,全省共有14至35岁青年2872万,团员572万,其中1889万青年在县域,占全省青年总数的65.8%,358万团员在县域,占全省团员总数的62.6%,整体上看共青团组织64.2%的工作对象分布在县域。从团的组织分布上看,目前全省共有团委84917个,团总支13691个,团支部163885个,其中35070个团委分布在县域,占全省团委总数的41.3%,3409个团总支分布在县域,占全省团团总支24.9%,61784团支部分布在县域,占全省团支部的37.7%。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就必须加强县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广泛有效地把广大青年组织动员起来做贡献,就必须加强县域共青团工作,要找到新形势下,团与广大青年最普遍联系的路径、载体、渠道,就必须加强县域共青团工作,团中央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当前团组织的“活力工程”、“
生命力工程”。做好县域共青团工作就能够激发团组织新的活力,培育团的事业新的增长点,能够进一步巩固团的事业发展根基,能够使共青团事业保持旺盛生命力。
2、找准县域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县以上团的机关,不管是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经费支持、活动阵地、可供调配的资源,好的活动品牌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困难,当前我们县以上团的工作需要加强的只是局部领域,如:城市的社区,市级的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的思想引领和大学生社会观察方面的引导。但是县域共青团工作整体上比较薄弱,困难比较多。应该说这些困难主要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造成的,不是因为我们某一个地方县一级团组织的工作或者团干部自身造成的。由于我们国家长期的城乡二元格局,人才资金资源向城市集聚,县域财政经济薄弱,资源比较贫乏,青年流动性大,生活压力大,长期以来政府对县域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支持投入不够,对社会管理和基层组织重视支持不够,这是县域团的工作薄弱的主要原因。但是目前我们国家目前整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对农村转移支付,对县域公共事务投资不断加大。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在不断加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这为县域团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加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战略,加强县域组织党团组织建设,是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重要任务。团中央要求全团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从河南省情出发,我们城镇化水平不高,县域比重较大,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首先必须从加强县域团建入手,加强县域团建又必须找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县域共青团工作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县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与县域经济和社会蓬勃发展的局面相比较不匹配。团中央多次强调,我们一定要把青年自己做贡献与共青团组织青年做贡献区分开来,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发展迅猛,特色鲜明,效益良好,青年企业家、青年技术带头人,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是我们的一些县级团组织,在盘活县域青年人力资源,服务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提高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快县域城镇建设步伐,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方面声音不够响亮,影响力号召力不强,一些地方团的工作与县域整体工作不相匹配。二是县域共青团的环境不优。省委青年工作会议以后,我们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大优化了共青团事业的外部环境、政策环境、干部环境,但从整体上看,这些工作在县一级贯彻落实不够到位,共青团工作在一些县仍摆不上位置,存在关心不够、重视不够、资金缺乏,力量匮乏,阵地缺失,载体缺失。三是从团的自身工作上看,存在着几个不新的问题。工作理念不新,开展工作仍然遵循“老路子、老办法、老一套”,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满足青年的需求多元化的趋势;整合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团体、大众媒体、科研院校、基金会等组织力量上,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渠道。组织设置不新,县域团的组织设置不适应县域青年的流动、聚集以及群体结构的变化,县域团的工作活跃点仍然是在学校、机关等传统领域,对农村合作社组织、两新组织、民营企业、外出务工青年的覆盖面明显存在偏差,大部分青年还未能得到充分覆盖。活动载体不新,团的工作和活动方式过于陈旧,一些团县委满足于开开会议,发发文件,运用社会化的方式开展团的活动不够,运用qq、飞信、网络等现代时尚的工作渠道开展活动还不多。机制体制不新,特别是在团内民主决策机制、县域内青年人才开发机制、政府青少年事物协调机制、团的工作社会化运行机制等机制建设方面,有很多地方都是空白,迫切需要进一步予以加强。四是团干部的管理上还缺乏有效地激励机制,县级团的干部在管理上还缺乏统一的规范,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省委已把县委书记纳入省管,中组部统一培训,县委书记干够一定年限,职务待遇有了明确规定,但我们团县委书记选拔配备管理还不健全,县域共青团工作排名可否与团县委干部培训、选调上级团委工作挂钩,与使用、提拔挂钩。在乡镇一级团干部选拔配备上,县级团委的协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团组织向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干部的途径没有形成规范。同时,团干部的培训体系、团干部的选拔输送机制等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要克服薄弱环节,必须大力加强县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工作体会,班主任工作体会,银行工作体会,总结报告 - 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