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电脑产品相比,声卡的历史并不算长。但是向来竞争激烈的硬件行业,会让任何一样产品的发展历史都变得耐人寻味,做为多媒体力量的象征,声卡当然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轰轰烈烈的变革……
1 最初的尝试者
虽然PC声卡是在90年代才得以普及,但它的问世却早在1984年。英国的ADLIB公司是目前公认的“声卡之父”,虽然他们最初开发的产品只能提供简单的音乐效果,并且无法处理音频信号,但在当时无疑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成本又非常高昂,因此这类带有试验品性质的早期ADLIB音乐卡,没能普及的,况且那时候电脑的运算速度也不足以应付大规模的多媒体处理,普通用户对于电脑音乐依然处在一个比较懵懂的时期。
2 把声卡带入主流市场
把声卡真正带入个人电脑领域的,应该算是新加坡的CREATIVE创新公司。说起来CREATIVE研发“多媒体声卡”的历史并不比ADLIB短,但由于早期公司规模很小,所以研发的产品始终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无法大规模投放市场。一直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PC机在硬件和软件上的双重技术突破,使得“多媒体电脑”的概念应运而生。CREATIVE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将多年来的技术潜力迸发,成功研制并推出了Sound Blaster声卡。使其成为了第一代主流多媒体声卡的代名词,也成为了CREATIVE值得引以为豪的骄傲!第一代Sound Blaster声卡基于ISA总线,具有一个8位的D/A转换器,只支持单声道录放音模式,但在当时看来却是极其振奋人心的新事物,它一次为电脑同时加上了音乐处理和音频信号处理的功能,在当时可谓一枝独秀。此后推出的Sound Blaster Pro则是CREATIVE研发的后续产品,主要加入了对立体声信号的支持。此时多媒体电脑已经深得人心,虽然那时候声卡的价格异常昂贵,但是人们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当时出台了第一代的多媒体电脑技术标准——MPC1,就把Sound Blaster Pro作为声卡设备的标准配置。
3 采样规格上台阶
在传统音频行业已经非常发达的九十年代初,电脑多媒体音频无论在回放品质还是录音能力上和传统的音频设备差距都是很大的,低劣的信号采样规格,使人们对多媒体声卡的音质感到很不满意。为此,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开发,CREATIVE终于推出了具有16bit、44KHz采样率并支持立体声的Sound Blaster 16系列。它的推出使多媒体声卡的录音和放音第一次在技术规格上达到了CD唱片的品质。在九十年代中期,16bit、44KHz、立体声D/A转换代表了声卡的最高技术水平。
4 波表合成魅力无穷
鉴于一般人群对于电脑多媒体音质的需求不高,因此CREATIVE在改善声卡D/A转换方面的努力到这时暂时告一段落。随着电脑音乐MIDI的流行,CREATIVE找到了新的技术改进目标,全新的Sound Blaster Awe系列开始走红了。Awe与以往的Sound Blaster系列最大的不同在于改进了MIDI合成引擎,弃用了性能较为落后的FM芯片,而将波表合成的理念首次引入多媒体声卡。1995年推出的Awe 32,96、97年陆续问世的Awe 64系列每一款都给MIDI爱好者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但是由于波表合成技术需要在板卡上集成内存模块,因此他们的售价往往是异常昂贵的。
5 CREATIVE以外的音频巨头——ESS、YAMAHA和Crystal
当CREATIVE在高、中、低各个层次推出自己产品的时候,随着声卡技术得不断完善,市场接受程度提升迅速,成本也得以逐渐下降,许多厂家便也注意到了颇有前途的多媒体市场,并开始进行音频处理芯片、CODEC芯片、MIDI合成芯片的研发和制造。其中国内用户比较熟悉的有ESS、YAMAHA和Crystal等。在当年CREATIVE产品以自己先进技术、优良品质赢取消费者的年代,他们的兼容级产品往往以良好的性价比占据一定的市场,从而促进了整个多媒体行业的发展与竞争。ESS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影音通讯半导体研发机构,可以设计出声卡上所有的核心处理单元,其产品以品质优良、兼容性好、价格低廉著称。而YAMAHA则主要着力于MIDI领域的探索,在FM合成引擎流行的时期,他们的OPL-2和OPL-3 FM合成器占据了极大的市场份额,乃至CREATIVE都一度采用YAMAHA制造的MIDI合成芯片。而Crystal公司则与ESS类似,也属于全功能型的音频芯片大厂,具有各类音频DSP处理器、解码器、CODEC芯片的开发设计能力。在多媒体声卡领域Crystal的CS处理芯片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系列,不少欧美的品牌机上往往就采用Crystal声卡芯片。但平心而论,它在国内市场的号召力,同CREATIVE,甚至YAMAHA和ESS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Tag: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教程,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电脑教学 - 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