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思路对了,接着说。生:我们看近处的草颜色浅些,看远处的草颜色就深些。师:说说什么原因。生:我们看近处的草看得很清楚,每一片叶子都呈现在眼前,所以那颜色是鲜绿的;而越远处草就越密集,颜色就越深。
师:嗯。你们看,作者是通过仔细观察,才写得如此生动形象。而这一色彩的微妙变化把草塘的整体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组成了草塘那特有的画面,使整个草塘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谁愿意读读这几句,要表现出这草塘的美。(生读“仔细瞧……跟蓝天相接”。)师:读得比较好,应该把写颜色的词语的重音读出来,谁再读一遍。(生读一遍,读得很有感情。)
师:她读得怎么样?生:读得好,有感情。师:好,我们就像她这样读。(生齐读,很有感情。)
师:啊,同学们都读得很有感情,说明你们也喜欢这美丽的草塘。所以“我”目睹了这美丽的草塘后,情不自禁地说——生:(齐)“这草塘真美啊!”
师:“情不自禁”怎样讲?生:“情不自禁”的意思是激动的感情自己抑制不祝生:它是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师:那么“真美氨这是作者发出的由衷的——生:赞叹、赞美……师:(板书:赞美)可小丽却认为“我”来得不是时候。她认为什么时候最好呢?都讲了哪几件事来说明的呢?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生:(默读后回答)小丽说北大荒的春天和冬天最好,因为春天可以用瓢舀鱼,冬天可以捉野鸡、逮狍子。
师:(板书:春天、冬天、瓢舀鱼、捉野鸡、逮狍子)课文中的哪句话把这三件事都写进去了?读一读。生:“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师:结合课文,说说这三件事是怎么回事?(学生纷纷发言,不但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还谈了这句话和全段的内在联系。)师:好,学到这里,你能不能用一组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说一句话,概括出这两段的内容。生:草塘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
师:(板书: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还可以怎样说?生:北大荒的草塘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师:说得很好。也正因如此,小丽自豪地说——生:这北大荒的草塘好得“就是哪儿也比不上”!
师:小丽的情感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也觉得北大荒神秘莫测,乐趣无穷。而这北大荒的夏季到底怎么个好法呢?我们来看第四段,默读后说说“我”又看到了哪几处景物。生:“我”又看到了水泡子和小河。师:(板书:水泡子、小河)水泡子有什么特点?生:水泡子里的鱼多。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鱼多?生:从“挤挤挨挨”这个词看出鱼多。生:从“我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小丽不住地往篮子里拾”这句话看出鱼多。
师:你抓的词是——生:两个“不妆。师:好,还有吗?生:“我不禁惊叫起来:‘啊,这么多鱼!’”这句话也说明鱼多,如果鱼不是特别多,他不会惊叫。
师:这是从“我”的感受上看出鱼多。生:从“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看出鱼多。因为这是个不大的水泡子,却有好几种鱼,所以说鱼很多。生:我从“波光粼粼”这个词看出鱼多。
师:你具体说说看。生:这个水泡子里的鱼多,把水面搅得动荡起来,再加上鱼鳞的闪动,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面上就会波光粼粼的。生:从“逮”这个词看出鱼多,他不用任何工具,只用手就能捉住鱼,说明鱼很多。师:鱼这么多,这么好逮,以至篮子装满了,“我”才恋恋不舍上了岸。“恋恋不舍”怎么讲?生: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师:(板书:留恋)“我”对北大荒的草塘的感情更进一步了,而“我”上了岸又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一条小河。师:读读书上的句子。(生读:“我举目四望……出现在我的眼前。”)
师:“奇迹”怎么讲?生:想象不到的事情。师:这条小河什么地方令人想象不到?生:它是隐蔽在芦苇中的一条小河,令人想象不到。生:它是那么清澈,令人想象不到。
师:(板书:清澈)读读写小河清澈的句子,并说说这是什么句式?强调什么?生:(读句子)这是排比句式,强调小河的清澈。师:谁再来读读这个排比句,注意突出小河清澈的词语要重音朗读。(生读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