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兰亭集序》说课稿» 正文

《兰亭集序》说课稿

[12-07 14:03:19]   来源:http://www.xxk123.com  高三语文教案   阅读:8803

导读:设计意图:我在陈述导语的同时,在《浏阳河》的音乐背景下,播放毛泽东同志不同时期的照片,和他的一些书法诗词作品,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并通过优美的语言,凝练的概括出作者生平特点,创设情境,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对象的目的。(二、)整体感知,突出重点朗读是学习诗歌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朗读可以感知诗歌整体,发现和体会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词句,通过分析它们的妙处从而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情感。1、利用电化教学的优势播放名家朗诵,创设情感氛围。再听录音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从刚才的朗诵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唤起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直观感受,并自然引出对诵读方法的总结和指导上。2、让学生对名家的朗诵进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从语调、语速、节奏等方面自主总结诵读诗歌的方法。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方法之后,请1-2名学生根据自己总结的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或诗句进行朗诵,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再通过教师示范,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此处除了方法的指导还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如“浮”读fú不读fóu等,并体现在附板书上,引起学生的重视。)4、让个读

《兰亭集序》说课稿,标签: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xxk123.com

设计意图:我在陈述导语的同时,在《浏阳河》的音乐背景下,播放毛泽东同志不同时期的照片,和他的一些书法诗词作品,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并通过优美的语言,凝练的概括出作者生平特点,创设情境,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对象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突出重点

朗读是学习诗歌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朗读可以感知诗歌整体,发现和体会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词句,通过分析它们的妙处从而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情感。

1、利用电化教学的优势播放名家朗诵,创设情感氛围。再听录音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从刚才的朗诵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唤起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直观感受,并自然引出对诵读方法的总结和指导上。

2、让学生对名家的朗诵进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从语调、语速、节奏等方面自主总结诵读诗歌的方法。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方法之后,请1-2名学生根据自己总结的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或诗句进行朗诵,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再通过教师示范,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此处除了方法的指导还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如“浮”读fú不读fóu等,并体现在附板书上,引起学生的重视。)

4、让个读的学生谈谈为什么选择这一段或这几句诗歌朗诵。目的在于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品味语言,理解内容,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情感,突破重点。

如: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

设计意图:以自主阅读的形式为主要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真正变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针对学生的理解和问题,做出恰当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导入下一环节:

同学们,对于诗歌的学习是不是仅仅停留在通过阅读对内容和情感的初步理解上呢?我们还应该学习什么?为什么我们能真切感受到诗歌中大气磅礴的情感?为什么你觉得这些诗句写得好呢?对了,因为作者在创作时运用了一些方法和技巧,下面我们就以上片为例针对诗歌技巧进行鉴赏。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以追问的方式明确学习方向,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首先要明确的是,初中诗歌教学主要放在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对于“意象”的学习并没有作为重点,要突破本课的难点理解情景交融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就必须从词中的典型意象入手,因此我从一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1、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词的上片,思考本词与我们以往所接触的写秋的诗歌如《天净沙·秋思》在感情上有什么不同?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可以指出其他古典诗歌中写“秋”往往是与“悲”“愁”等消极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等等。原因在于时代背景不同,个人际遇不同。由此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也是对预习的检查),理解伟人的情怀,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

2、自由诵读上片,找出词中选取的景物,分析它们什么特点,我们有什么感受?面对这样的画面作者又有怎样的体会?并将自己的体会和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换和补充。学生在展示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可以提出问题,教师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必要的时候做适当的指导。通过分析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漫、碧透、争、击、翔等,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把握景和情之间的关系。(板书)

3、通过对典型景物和情感的分析,自然而然地引入意象和意境的概念,并让学生自己在已学过的诗歌中列举一些典型的意象,并谈谈它们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总结方法,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这种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往往最容易记忆和理解。再通过将所学方法应用到已有的知识上,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模板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兰亭集序》说课稿》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