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项羽的形象分析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通过讨论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项羽本纪》是《史记》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是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成功塑造了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
二、项羽的形象分析
(一)项羽成长个人小档案
明确:《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
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
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垓下自刎——英雄末路的终点
(二)教师多媒体展示以下内容
分析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的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2、从侧面描写入手
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巨鹿之战
3、从细节描写入手
细节描写,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4、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5、从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入手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方法分别从项羽“少年言志”、“巨鹿之战”、“鸿门宴”、“霸王别姬”、“东城快战”和“乌江自刎”几个情节中重点赏析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明确:
1、“少年言志”
①语言描写: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说明他的毫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胸有大志,无所畏惧,胸无城府。
②外貌描写: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突出项羽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同时又才气超人,说明说明霸业能成绝非偶然。
2、“巨鹿之战”
①正面描写:杀宋义
②侧面描写:三个“无不”
3、“霸王别姬”
①环境描写: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②动作描写:夜起、饮帐中、慷慨悲歌、泣
着重分析“泣”一字。
四面楚歌,走投无路时内心无可奈何、回天无力之悲。
③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一首英雄末路的挽歌,是楚霸王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腔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4、“东城快战”
①环境描写: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穷途末路)
②语言描写: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自信无敌,面对失败仍是如此豪气干天。
③动作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