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高三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的核心(转王大绩老师)» 正文

古代诗歌阅读的核心(转王大绩老师)

[02-08 14:28:41]   来源:http://www.xxk123.com  高三语文试题   阅读:8386

导读:怎么读懂诗歌?用谢冕先生的话说,首先要“泡”。古代诗歌高度凝练,句式跌宕,意象错落,情感内敛——像茶叶一样,不泡品不出滋味。读诗要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和作者;调动联想和想象,努力还原诗歌的情境;确切把握诗歌中的重要形象,整合诗歌意象;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推断。为了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不妨翻译成同学们更熟悉的表达样式——散文、故事,乃至诗人的一篇日记。有些同学不重视读懂诗歌,只重视回答试卷题目。其实,任何试卷题目都是一种切入方式,实质都是对读懂诗歌的考查。为此,我们特别强调要“重视诗歌,淡化题目”。还有些同学只读诗歌,忽视诗歌题目。其实,诗歌题目,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有些诗歌仿佛谜语,诗歌题目便是谜底。例如唐代诗人钱珝的七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留意题目“未展芭蕉”,我们才更容易把握诗歌描绘的芭蕉未展的画面,并联想到含情未展的少女情愫与气质。有些诗歌表达感情含蓄委婉,不关注题目便容易误解。例如唐代诗人朱庆馀的七绝:“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字面上看就

古代诗歌阅读的核心(转王大绩老师),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怎么读懂诗歌?用谢冕先生的话说,首先要“泡”。古代诗歌高度凝练,句式跌宕,意象错落,情感内敛——像茶叶一样,不泡品不出滋味。读诗要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和作者;调动联想和想象,努力还原诗歌的情境;确切把握诗歌中的重要形象,整合诗歌意象;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推断。为了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不妨翻译成同学们更熟悉的表达样式——散文、故事,乃至诗人的一篇日记。

有些同学不重视读懂诗歌,只重视回答试卷题目。其实,任何试卷题目都是一种切入方式,实质都是对读懂诗歌的考查。为此,我们特别强调要“重视诗歌,淡化题目”。

还有些同学只读诗歌,忽视诗歌题目。其实,诗歌题目,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

有些诗歌仿佛谜语,诗歌题目便是谜底。例如唐代诗人钱珝七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留意题目“未展芭蕉”,我们才更容易把握诗歌描绘的芭蕉未展的画面,并联想到含情未展的少女情愫与气质。

有些诗歌表达感情含蓄委婉,不关注题目便容易误解。例如唐代诗人朱庆馀的七绝:“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字面上看就是一首情诗。留意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我们才明白诗人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水部,以公婆比主考官。诗人用这首诗征求著名诗人张籍(张水部)的意见。

下面我们尝试“泡”两首古代诗歌。

苏小小墓        李贺

    幽兰露,如啼痕。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注]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但为阮家所阻,遂与忧伤中咯血而死,时年十九,葬于西湖畔西泠之坞。

从题目看,这是唐代诗人李贺对苏小小坟墓的吟咏。

先看注释。“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南齐在唐代之前约400年;“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才子佳人;“但为阮家所阻”——可能因为门第不当;“遂与忧伤中咯血而死”——痴情而凄凉;“时年十九”——非常年轻;“葬于西湖畔西泠之坞”——苏小小死后四个世纪,一位唐代的年轻诗人李贺,来到西湖畔西泠凭吊她的坟茔。

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泡开诗歌。

幽兰露——幽僻处兰草上的露水。哪里的“幽兰”?应该是苏小小坟茔上的幽兰吧?

如啼痕——谁的“啼痕”?李贺的吗?路人的吗?当然不是。应该是墓主人苏小小的吧?人死了四百年,眼泪还没干。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高三语文试题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