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高三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的核心(转王大绩老师)» 正文

古代诗歌阅读的核心(转王大绩老师)

[02-08 14:28:41]   来源:http://www.xxk123.com  高三语文试题   阅读:8386

导读: 那么,这首诗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最表层的是,表达了诗人对墓中埋葬的女苏小小的由衷同情,对这种坚贞爱情的高度赞佩。这还只是表层感情。所谓“诗言志”, 孩子是诗歌的内在感情。其实,苏小小只是诗歌寄寓感情的一个形象。要理解诗人内在的感情,需要把握诗歌创造的核心形象。第一处是:“油壁车,夕相待”。诗人通过苏小小的形象,传达了自我的一份守候情结。至于李贺在守候什么,我们不知道,诗歌没有明说。想要知道吗?需要去研究李贺——也许守候他的心上人,也许是文学探索,或者政治理想,或者人格诉求……不经过专门研究,难以破解。这首诗能够流传,引发共鸣,挑动许多读者的心弦,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份守候情结。像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一样,守候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第二处是:“冷翠烛,劳光彩”。被风雨寒气包裹威逼的“翠烛”,不仅是苏小小形象与处境的写照,也应该是诗人对自身形象与处境的诉说。当然,李贺何以有这般感受,他受何威逼,又因何不为理解,也只有研究李贺才能破解。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

古代诗歌阅读的核心(转王大绩老师),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那么,这首诗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最表层的是,表达了诗人对墓中埋葬的女苏小小的由衷同情,对这种坚贞爱情的高度赞佩。这还只是表层感情。所谓“诗言志”, 孩子是诗歌的内在感情。其实,苏小小只是诗歌寄寓感情的一个形象。要理解诗人内在的感情,需要把握诗歌创造的核心形象。

第一处是:“油壁车,夕相待”。诗人通过苏小小的形象,传达了自我的一份守候情结。至于李贺在守候什么,我们不知道,诗歌没有明说。想要知道吗?需要去研究李贺——也许守候他的心上人,也许是文学探索,或者政治理想,或者人格诉求……不经过专门研究,难以破解。这首诗能够流传,引发共鸣,挑动许多读者的心弦,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份守候情结。像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一样,守候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

第二处是:“冷翠烛,劳光彩”。被风雨寒气包裹威逼的“翠烛”,不仅是苏小小形象与处境的写照,也应该是诗人对自身形象与处境的诉说。当然,李贺何以有这般感受,他受何威逼,又因何不为理解,也只有研究李贺才能破解。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由题目和注释可以知道,诗人由长沙出发,途径洞庭湖被风浪所阻。由长沙去洞庭湖,是顺江而下,正常情况用不了十天,看来好多时间被耽搁在路途中。“尚在黄陵庙下”,也表明旅途不顺。旅途被耽搁,人们一般会焦躁郁闷。而诗人却说“波臣风伯亦善戏矣”,风神水神也真是爱开玩笑呀,做了轻松的调侃,的确称得上心胸豁达。

联想,想象,泡开诗歌。

满载一船秋色——诗人由长沙出发,沿湘江顺流而下,湘江两岸,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站在船头,两岸秋色尽收眼底,如同载到船上。

平铺十里湖光——初到洞庭湖,也是风平浪静,水面开阔,平展铺开。这里在写自然风光,也寓示着社会、人生、命运。我们希望自己,也希望普天下善良的人们能够一生如秋色明媚,湖光潋滟。

波神留我看斜阳——但是,谁也保不齐遇到风浪。这就来了:水神挽留我和他一同观赏落日。

唤起鳞鳞细浪——眼前能是粼粼细浪吗?粼粼细浪怎么会阻遏航行呢?应该是滔天巨浪吧?“鳞鳞细浪”不是眼前景色的如实描绘,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里显然是“真性情”在主导“真景物”。诗人展现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情怀,对我们的人生深有启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高三语文试题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