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投资密度等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项目,一律不能入园;区内企业应严格
执行“环评”要求,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对不符合功能
区发展定位、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应定期整改,适时搬迁。全面推广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论证工作,到20xx年全县有1-2个工业园区和20
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论证,提高本地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能力。
(二)中期规划(20xx-20xx年)
1、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确立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地位
确保高新技术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逐步提升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其中电子信息业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业以生物技术、低毒
高效农药、生物肥料等为突破口,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国内
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环保技术、环保设备
的供给量。
2、采用高新适用技术,全面推广清洁生产
在重点单位、新建单位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加大宣传力
度,提高企业和职工的清洁生产意识;不断完善相应的法规、政策,对企
业清洁生产的实施情况予以奖惩;确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提高企业示范
效应;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筛选和确定最优清洁生产方案;向企
业提供清洁生产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引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关键工艺的科研攻关;公布鼓励推广的清洁生产技术和目录等。
3、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加强污染集中治理
根据功能区划分,对各镇、园区的工业企业进行清理,逐步关停污染
严重企业、搬迁不符合生态功能的企业;新建项目必须集中布局在工业园
区,并引导其他企业向园区搬迁;严格控制燃煤企业的污染排放,魏塘镇
建成区内所有燃煤企业全部搬迁,原则上不再审批新建燃煤企业,对原有
燃煤企业一律要求能源更新;延伸铺设污水管道,经集中治理后排入嘉兴
市外排污水管道;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堆放、集中处理。
(三)远期规划(20xx-2015年)
1、利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面打造生态工业园区
着力构建工业园区内部的生态系统。通过项目引进、技术引进等方式,
在工业园区集聚多个不同种类的相关工业企业,使一类企业的废弃物和副
产品,作为另一类企业的全部或部分原料,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
再生资源”的环型生产模式;尽量延伸工业产业加工链,积极推进园区内
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和主副产品,在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从园区工业产业链的上游将污染物
排放量减至最小。重点控制万元工业产值的废水排放量,提高水资源的利
用率;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严格监控生态系统内部各环节的污染排放,力争零排放。
2、确立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在巩固制造业加工基地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
构优化和调整的总体方向为:经济循环化、产业生态化、工业共生化、生
产清洁化、资源再生化、废物减量化。大力引进或开发高新技术,运用高
新技术开发环保产业。如开发纳米产品、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三废治理、开
发燃料酒精等。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实现经济的生态化发展,
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指标
根据嘉善县的现状,以不低于国家生态区的要求作为近期(20xx年)
规划指标,以不低于国家生态县的要求作为中期(20xx年)规划指标。
具体指标见附表一。
附表一嘉善县生态工业建设指标体系
序
号
名称
国家生态县指标
现状值
20xx年
规划目标
20xx年
规划目标
2015年
规划目标
责任部门
经
济
发
展
1
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15.57
15
30
科技局
2
环保投入占GDP比重()
/
3
4
5
财政局
3
单位GDP能耗(顿标煤/万元)
≤1.2
0.926
≤0.9
≤0.9
≤0.8
经贸局、发计局
4
单位GDP水耗(M3/万元)
≤150
≤200
<180
<150
<120
水利局、农经局、经
贸局
5
※实施清洁生产企业比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范文,工作报告格式,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