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自然资源优势。尽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
交通、通讯的日益发达,自然资源优势决定区域主导产业的作用已有所弱
化,但在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时仍应考虑这一因素。二是产业基础。如果一
个区域某产业有一定基础,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集聚,则已具备作为主导
产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和发展基础。三是产业传统。区域在选择主导产业时
还应考虑产业传统。因为有产业传统就意味着具有发展该产业的知识存
量,容易找到符合要求的熟练劳动力。四是交通运输成本。只要区域的主
导产业选择正确、合理,就一定能够通过主导产业的关联作用带动和促进
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整个区域经济的起飞,同时又可以避免不同区域产业的
同构和重复建设。
根据嘉善目前的工业产业基础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态势,嘉善应结
合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一方面继续加大对木业、纺织及其配件业、机械
加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的高科技化、生态化改造,另一方面努力培育发展
高科技电子信息业、生物医药业、环保产业等高科技生态化产业。
2、规划构建“一区一带”工业布局框架
统筹全县工业布局,确定“一区一带”的工业空间布局框架。
“一区”:以嘉善经济开发区为主体,整合魏塘、惠民、干窑和姚庄
等镇的工业园区而成。“一区”主要发展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五金机
械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和生物医药业等主导产业,形成嘉善工业的主区块。
“一带”:以沿申嘉湖高速公路经济带为主轴,整合天凝、杨庙、洪
溪、干窑和魏塘等镇的工业园区而成。“一带”主要发展纺织服装业、水
泥及其制品业等传统产业,形成嘉善工业的经济走廊。
在规划期内,要严格工业布局的管理。一方面要引导、敦促相关企业
向“一区一带”集聚,提高企业的入园率,形成相关产业集群;另一方面
对不符合“一区一带”产业布局的企业要实施限期搬迁。
生产企业向相关园区的集聚、搬迁主要应考虑两大原则:一是相同产
业企业的空间集聚。这种搬迁有益于外部规模经济的形成,在环境保护方
面也便于监测机构的集中监测、污染排放的集中治理;二是纵向产业链在
园区的延伸。在规划期后期,更应侧重于园区内部产品流、能量流、信息
流等内部循环的形成,提高园区各种资源使用的“3R”能力。
对已落户园区但不符合产业布局要求的企业,原则上要求搬迁。但若
该企业已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对园区环境不造成负面影响,则在不扩大生
产规模的情况下可暂缓搬迁。
布局在西塘、大云等“一区一带”之外的生态旅游观光区的所有工业
企业,均应限期搬迁。
(四)生态系统改善
在优化工业布局的基础上,构建“园区污水及固废集中处理系统、
新型能源供应系统、烟尘及工业噪声源控制系统和绿化系统”,以改善原
有的工业生态系统,完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
1、构建园区污水及固废集中处理系统
企业要构建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进一步提高水循环率;“一区一带”
要构建完善污水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厂;各类企业产生的可利用的工业固
体废弃物应按其种类不同分别进行综合利用。“一区一带”应建设工业固
废处置中心,对暂时无法利用的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妥善集中处置。
2、构建新型能源供应系统
改善能源结构,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
或较清洁的能源;结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成“一区一带”燃气管道
以及重点企业的联网工程;推广清洁煤,严格控制煤的含硫量,建成区禁
止使用燃煤、重油燃油锅炉;加速淘汰落后的、高污染的装备以及国家强
制执行规定淘汰的窑炉设备。
3、构建烟尘及工业噪声源控制系统
巩固烟尘控制区,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扩建规模,“一区一带”
要延伸烟控区建设;积极发展低噪声或无噪声污染的工业项目,尽可能选
择低噪声设备及工艺;工业企业应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持设备正常运
转,并构建消声、隔声系统,使企业噪声符合国家标准。
4、构建“一区一带”绿化系统
根据将嘉善建成以蓝天、绿色、清净为特征的良性循环的自然—社会
—经济系统的生态县建设目标,工业区和工业带的企业要构建企业绿地,
“一区一带”要构建沿路、沿河绿化带,充分利用绿色天然“氧吧”净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范文,工作报告格式,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