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作文大全观后感十月围城观后感:一起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正文

十月围城观后感:一起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10-15 16:19:52]   来源:http://www.xxk123.com  观后感   阅读:8174

导读:在市场的意义上衡量2009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无疑是成功的。《泰坦尼克号》稳坐十年无人及其左右的史上票房冠军的宝座,转眼沦为第四名。俗话说现在票房过亿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2009年上半年还看不出这个迹象,下半年风云突变,我等电影观众真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好像是“生逢盛世”,但怎么看都不像——年度十佳还要掰着手指头数一数,年度十差真是随口道来。好像中国没有金酸梅奖的类似物,不然今年真是要争得头破血流了。于是在这个意义上,《十月围城》在恰当的时机出现,上位状况一如当年中国式大片铺天盖地之后的《云水谣》。因为实在不好意思说它不好,除了有春哥,也因为在所谓“中国娱乐片年”的大背景下,《十月围城》真是好,看看影评人们无保留的称赞就略知一二了。所谓评价标准从来不统一,大约“生逢其时”就是这个道理。若说《十月围城》,它的某些方面是足够好的,比如片中交代1906年香港市井生活的几处闲笔,真是陈可辛的调调,那一瞬间仿佛王惠玲谈《色戒》里看到结尾处的那个风车一般。演员是足够好的,颇多萌点,供观

十月围城观后感:一起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标签:观后感大全,http://www.xxk123.com

  在市场的意义上衡量2009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无疑是成功的。《泰坦尼克号》稳坐十年无人及其左右的史上票房冠军的宝座,转眼沦为第四名。俗话说现在票房过亿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2009年上半年还看不出这个迹象,下半年风云突变,我等电影观众真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好像是“生逢盛世”,但怎么看都不像——年度十佳还要掰着手指头数一数,年度十差真是随口道来。好像中国没有金酸梅奖的类似物,不然今年真是要争得头破血流了。于是在这个意义上,《十月围城》在恰当的时机出现,上位状况一如当年中国式大片铺天盖地之后的《云水谣》。因为实在不好意思说它不好,除了有春哥,也因为在所谓“中国娱乐片年”的大背景下,《十月围城》真是好,看看影评人们无保留的称赞就略知一二了。所谓评价标准从来不统一,大约“生逢其时”就是这个道理。

  若说《十月围城》,它的某些方面是足够好的,比如片中交代1906年香港市井生活的几处闲笔,真是陈可辛的调调,那一瞬间仿佛王惠玲谈《色戒》里看到结尾处的那个风车一般。演员是足够好的,颇多萌点,供观众各取所需,因为看电影的人通常容易被一个细节一个眼神或者一个转身一句台词所打动,手一松就给到五星。但是不好的地方也足够明显,尽管陈德森导演改了一千多稿剧本,仍然没解决剧作的问题,虽然做得足够简单,但是似乎问一句“为什么呢?”就能发现剧情逻辑不通的地方,但这不重要,今年谁看片儿还讲逻辑呢?李玉堂或者十三燕,先前看着还不革命,怎么一下子就转变了呢?如此这种叙事线没铺开的地方多了。动作戏是足够好的,但是风格不统一仍然是可以分辨出来的,人多了就是这个问题,且去看《太行山上》,那便是风格不统一的典范作品。丹叔很华丽,那是丹叔式的华丽;黎明很华丽,那是武侠片的华丽。镜头足够长,但是麻烦摄影大人把景别松一松行不行,看得头晕眼花,您对焦也手忙脚乱,何必呢。

  于是关于这起”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前一大半是阿加莎的”零时“理论可以覆盖的,所谓在决定性的时刻到来之前,要把所有决定这一时刻的因素堆出来,悬念叙事常用的手法。然则问题在于,这一切是为了孙中山去开会,好罢,果然中国片儿要拍好,会首先要开好,今年观摩过史上最牛开会片《建国大业》的人都有这个谱。做一点叙事学分析的话会更好玩,看看主客体的变化,以及孙中山的位置,等等。但是有趣的是其中的逻辑——用孙中山来达成”中国“的表述,以及在其下召唤的各省人(有趣的是除了曾志伟警司之外都不是香港人)的想象;以及在”革命“和”民主之中国“,以及”传统中国道德:善(王复明)、孝(春哥)、忠(小谢之对主人、李玉堂之对朋友)“的表述之下召唤出来的集体孙中山保卫战,同样在传统道德下召唤出来的乔帮主/柔然王子的孙中山谋杀计划,这就太有趣了。而剧本最优秀的地方在于设置了曾志伟警司作为第三元的存在,恰好也是香港自身位置的一个投射,这还真是二元又二元的商业片里不多见的。于是这里带出的是一个跟文本并无直接关系的大背景,所谓港片复兴或者港片”北上“。

  在莫雨笙老师对”港片“的论述里,港片(Hongkong Movies)一词大略是小于香港电影(Hongkong Cinema)的,专指其间以某种关系(太长,从略)联系在一起的一部分人拍摄的一部分特定类型电影,通常都是娱乐片,时间从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这个定义排除了大部分所谓”香港新浪潮“的影片,如许鞍华、陈果等人基本不再此列。莫雨笙用这个基于”人情/道义/行业“的定义来解释诸如”攒明星“、刘镇伟甄子丹代导演,以及李嘉欣客串等等事实,并将其归结为一种从创作到制片到八卦等宣传方式等一系列层面的特定类型。我以为这是很有创建的。莫雨笙指出了并非只有一种香港电影存在,而且其中诸多影片作为互相关联的文本是可以用影片之外的事实来加以解读的。且不论香港电影工业自身的脉络,九十年代后半期几乎只有《无间道》一部可以算得上成功的”港片“。而至于北上这个事情,陈可辛自己讲了很多。可以从诸多方面来考察,这里仅就大陆市场而言,可以看出《十月围城》的诉求,比如”李宇春=1亿票房“,再联系一下诸如《风声》的不同版本,以及这次《十月围城》打出的不同版本孙中山等等宣传,至少大陆市场已经纳入或者成为某种香港电影/港片的内在组成部分。而这也并非仅就资本逻辑或者情感结构可以说清楚的。在港片的意义上谈论《十月围城》,大概要联系的文本包括《无间道》、《投名状》、《叶问》等等,而其间的八卦之深或者电影文本之外的事实如此之丰富和重要

[1] [2]  下一页


Tag:观后感观后感大全作文大全 - 观后感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