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教研课题中学课题研究阳明中学《语文与文化》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正文

阳明中学《语文与文化》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03-14 17:53:29]   来源:http://www.xxk123.com  中学课题研究   阅读:8717

导读:在人类跨入崭新的21世纪之际,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中小学校园,走入了师生的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中小学师生的生活方式。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又是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最好的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此,依据新语文课程理念,在对取得显著教育效果的“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的基础上,我们《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课题组开发了阳明中学《语文与文化》校本课程。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我市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为保证我校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组织实施工作顺利健康的进行,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应培育学

阳明中学《语文与文化》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标签:研究性课题,课题阶段性总结,http://www.xxk123.com
在人类跨入崭新的21世纪之际,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中小学校园,走入了师生的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中小学师生的生活方式。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又是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最好的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此,依据新语文课程理念,在对取得显著教育效果的“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的基础上,我们《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课题组开发了阳明中学《语文与文化》校本课程。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我市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为保证我校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组织实施工作顺利健康的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江泽民同志“一个民族只有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思想,按照语文学科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对学校资源和地区资源的分析、研究、开发与利用,发挥学校、地区优势,让那些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语”、“文”熏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语文与文化》校本课程体系。
二、实施原则:
1.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
2.创新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3.社会化与生活化相结合的原则;
4.知识性、趣味性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5.信息化和现代意识相结合的原则;
6.学习化和全球化相结合的原则;
7.语言训练和思维并重的原则;
8.课内外结合的原则。
三、实施规划:
  1、体例 校本《语文与文化》课程按照“名著导读”“经典诵读”“文献名邦”“时文选萃”的体例,以经典章句构建起教材的核心内容;以儒学文化的精髓“仁、义、礼、智、信”构建教材的主体框架,同时兼顾近现代涌现出的精华篇章,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神韵。
  2、知识体系 校本《语文与文化》课程的知识体系可分为四部分:积累知识(含静态知识和文化知识)、实践知识、思维知识、情感知识。语文静态知识和语文文化知识,这是语文学习实践中应着重积累的知识,是语文素养的基础;语文实践知识,即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知识体系的核心;语文思维知识,即语文学习实践中进行听、说、读、写的必要的科学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特别是创新思维意识,这是语文知识体系的桥梁;语文情感知识,即语文学习实践中形成的爱国、爱民、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健康情感,高尚的审美情趣,积极向上、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博物意识等。
  3、单元编排
  (1)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课程的编排核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2)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分散是指课程编写按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相对分散,有所侧重,而后整合,形成综合能力。我们设想:七年级以诵读为主,欣赏为辅,着重培养学生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喜爱之情;八年级在学生对自己本民族文化喜欢的基础上,逐步向欣赏过渡,并以史为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学作品欣赏或鉴赏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进而陶冶其性情,培养其品质,树立民族自豪感,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九年级,在七年级、八年级的基础上,以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载体,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结合语文书本单元重点,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综合性学习实践。并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探究性课题辅导。使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是指语文诵读、欣赏、探究等实践活动要和语文单元及训练一线贯之,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突出。这主要因为:一是继承按文体编写的优点,便于教学中训练操作;二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初中三年的不同阶段,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能力训练目标,使得听说读写分项整合,从而使训练更科学有序。

[1] [2] [3] [4]  下一页


Tag:中学课题研究研究性课题,课题阶段性总结教研课题 - 中学课题研究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