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正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08-22 13:46:20]   来源:http://www.xxk123.com  九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443

导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考题一 1、选出加点词有错误的一项( ): A、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被任用) B、百里奚举于市(集市) C、曾益其所不能(曾经) D、衡于虑(通“横”,梗塞,指不顺。)2、选出与“困于心”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生于忧患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欲有求于我也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从田地中被任用) B、行拂乱其所为((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改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考题一

 

1、选出加点词有错误的一项(   ):

  A、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被任用)   B、百里奚举于市(集市)

  C、曾益其所不能(曾经)          D、衡于虑(通“横”,梗塞,指不顺。)

2、选出与“困于心”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生于忧患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欲有求于我也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从田地中被任用)

  B、行拂乱其所为((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改正)

  D、生于忧患(生存在忧患中)

4、选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B、所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C、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能够忍耐,给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D、这样能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历经艰难困苦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C、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 法家拂士 ”   和   “敌国外患 

  D、从全文看,作者着重强调或议论的重心是其中的“死于安乐”一句。

6、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文章结构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全文先后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

  C、全文按照先提出观点,然后展开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写作的。

  D、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考题二

 

1、选出加点词有错误的一项(    ):

  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     B、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C、而后喻(明白)                     

[1] [2] [3]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