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医院的历史,写在院志上是一段浓缩的文字,留在人们记忆中是永生难忘的故事,奉献给祖国的是闪烁光芒的业绩,展现在大地上的是跨越式发展的雄姿,载入史册的是永远铭记的丰碑。
20xx年,对于**市人民医院来说,是一个值得骄傲和纪念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市人民医院迎来了60周年华诞。
时光荏苒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xk123.com,岁月峥嵘。六十年风雨兼程,几代人薪火想传。风风雨雨的xx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间, 但是对于**市人民医院来说,又是如此的不平凡。xx年的跋涉,xx年的求索, xx年的耕耘, 凝聚了一批批医务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如今其规模之大,人气之旺,设备之精,成就之辉煌,都是闪烁在齐鲁大地上的一颗耀眼的医学明珠。
走进医院,车流、人流,川流不息;门诊、病房,门庭若市。这恰是医院全面发展的生动写照。
追寻时光流失,抚摸历史沧桑,疑望时似乎搜寻到绵延的履痕,恍惚中我们看到新中国诞生前夜的战火硝烟里,鲁中腹地上那几间破房,几张病床,几个职工组成,当时叫做“健民医院”的门诊。那就是**市人民医院的前身。
六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诊所,在栉风淋雨中,唱着大医之歌,一路走来,幸存着,成长着,秉承着“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宗旨,如今已经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部颁标准“二级甲等医院”,成为古九州——**的“医疗航母”。
在**市人民医院庆祝六十岁华诞的日子里,记者走进了这家现代化的一流医院:一股喜庆气氛扑面而来,一股和谐、创新之风扑面而来,一股“六十年辉煌 新世纪飞跃”的暖流引领着记者,回首医院坎坷的昨天,审视辉煌的今天,展望美好的明天。
轻抚历史的尘埃,**市人民医院千余名职工感受最多的是肩上的责任: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把心交给患者,将爱献给病人。
第一章 关注民生 彰显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宗旨
20xx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一。
沉浸在欢渡元宵佳节中的**市人民医院,全院干部职工再次被喜悦围绕着。晚上七点,当人们打开电视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的“高举旗帜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栏目,以**市人民医院为背景,报道了**市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及外出务工人员,在**市人民医院,出院时凭费用结算和相关材料,即刻享受按照规定的比例报销费用的新闻。中央台给这一新闻定的标题是:解决百姓身边小事,构建和谐民生大事。报道称:方便参合农民和外出务人员报销费用,是**市人民医院为民着想,为民办事的新举措,为了方便农民就医,**市人民医院专门在病房大厅设立了“新农合”窗口,办理农民住院和出院结算事宜,原来要到所属乡镇报销,现在不出医院大门,结算完住院费用,即刻就能拿到报销的钱了。这一措施受到农民朋友们的高度称赞。
这条新闻的播出,极大地振奋了**市人民医院所有干部职工和家属的精神,鼓舞着**市人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继续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廉的医疗服务,以妙手仁心,为社会和谐做贡献。
第二天,兴奋不已的院领导,立刻将这一消息,在市政府广场院举办的院庆六十年专场文艺晚会上,向社会各界发布。随后,医院门诊大楼电子显示屏,不断的滚动播出这一消息。**及潍坊市的党政领导同志,看到这一新闻惊喜地说“这是**市人民医院献给全市人民最好的新春礼物”,潍坊市委宣传部一位官员说:“中央电视台以一家县级医院为背景报道“新农合”在全国尚属首例!”
关注民生,扶困济贫,呵护百姓健康,这是山东省**市人民医院六十年不变的核心理念。
作为政府的医疗机构,始终坚持“人民医院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把为患者解除病痛,为党和政府分忧作为根本。
**市人民医院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建设“和谐**”这个大局,确立了创建“和谐医院”的思路和目标,既顺应了医院发展趋势,体现全院干部职工的根本意愿,又要满足了全市人民的健康需求。
20xx年5月,**市人民医院借全国“两会”的东风,响应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医疗机构要千方百计的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举行现代化17层病房大楼,16层螺旋ct、ge磁共振启用仪式。
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关注民生、医疗救助工程”,对全市的弱势群体开展爱心医疗救助,对下岗职工、残疾人、低保对象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体来院就诊时,减免部分医药费用,体现医院对困难、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关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医疗扶贫工作开展,让部分特因病人和部分困难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党和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