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教学资料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体验姓学习实践研究» 正文

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体验姓学习实践研究

[10-15 16:26:37]   来源:http://www.xxk123.com  课题研究   阅读:8233

导读:【背景与导读】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往计算数学的目标基本定位在使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上,因此计算教学设计主要侧重强化训练,以求熟能生巧,但徒增学生练习负担,极易激发厌学情趣。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能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运算的意义与方法价值。这种体验性学习,是运算教学的有效方式。由此,我们确定“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策略研究”这一主题,尝试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探寻学生新旧知识链接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渗透转化、数形结合、建模等数学思想,探索多维体验性学习策略,让学生探索算理构建算法,体验思维的跨越,从而达成建构知识、发展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的三维目标。围绕专题,我们以《分数除法(一)》一课为例开展案例研究。《分数除法(一)》是人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

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体验姓学习实践研究,标签: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http://www.xxk123.com

【背景与导读】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往计算数学的目标基本定位在使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上,因此计算教学设计主要侧重强化训练,以求熟能生巧,但徒增学生练习负担,极易激发厌学情趣。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能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运算的意义与方法价值。这种体验性学习,是运算教学的有效方式。由此,我们确定“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策略研究”这一主题,尝试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探寻学生新旧知识链接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渗透转化、数形结合、建模等数学思想,探索多维体验性学习策略,让学生探索算理构建算法,体验思维的跨越,从而达成建构知识、发展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的三维目标。

围绕专题,我们以《分数除法(一)》一课为例开展案例研究。《分数除法(一)》是人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主要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其中“如何有效的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探索算理构建算法”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设置了明暗两条线:一是以探索算理构建算法为目标的知识构建;二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推理思维为目标的思维发展。学生体验学习的重点,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案例研究采取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以“学生学习状态”、“教师对学生体验性学习指导的效度”、“学习素材的有效性”、“学生体验性学习效度”为观测点对课堂进行观察分析,并对课堂进行了三次录像,利用微格研究法进行研究。我们的研究经历了三次实践活动。前两次实践的课堂教学遵循了“复习铺垫,链接旧知,奠定体验性学习基础?————巧设情境,类比迁移,体验分数除法的意义————体验探究,数形结合,明晰算理算法————多重练习,迁移提升,形成计算技能”教学环节。在第三次实践中增加了“改变视角,演绎建模,验证算理算法”这一教学环节,通过一次次的行动研究,我们逐步探寻出计算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有效策略,下面是以“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实践为例展开的分析与研究:

【片段与反思】

一、改编教材,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体验性学习素材。

有结构的学习素材是学生开展体验性学习的基础。我们根据数学知识本身的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改编教材内容及呈现方式,在各个学习素材间建立联系,通过每一次学习材料的呈现,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材例1是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例2是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算法。例1和例2之间缺少一个激发学生思维的“链接点”,两个例题的学习是孤立的。我们对例1的数据进行了改编,将“每盒水果糖重100克3盒有多重?”改为“每盒水果糖重400克2盒有多重?”和例2的数据相一致,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根据分数除法的运算意义得出了4/5÷2=2/5,离开这个具体情境,4/5÷2又如何计算呢?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自然过渡到“4/5÷2=? ”,让学生自己探索4/5÷2=?的计算方法,改变例2呈现方式,“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仅仅作为学生探究“4/5÷2=?”的学具,这样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利用学具进行算理算法的探索,发散学生思维。

二、基于经验,体验明确算理,初步探究算法。

1、教学实录:探究例2:4/5÷2=?

师:想想4/5÷2=? 除了通过观察乘法算式得出结果外,还可以怎么算?这时大家运用已学知识试着算一算,也可以利用学具来折一折、涂一涂。

(学生利用学具或者直接推理尝试计算)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这样想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五份取其中的四份,除以2可以看成是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写成算式就是4/5÷2=4/5×1/2=2/5

(学生边演示边解说,教师板书)

师:是这样做得请举手。

(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是这样做的)

师:很好,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1] [2] [3]  下一页


Tag: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教学资料 - 课题研究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