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教学资料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正文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10-15 16:26:37]   来源:http://www.xxk123.com  校本教研   阅读:8793

导读:    3.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借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东风,已纳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视野,对它的分析、评判也构成了世纪末中国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诚如一些研究者所讲的,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4.校本管理    给学校以管理的自主权,针对学校实际进行管理工作是校本管理的基本主张。它不同于学区管理,不是由学区统一行使管理职权,对所辖学校进行规范性操作。它力主学校要认真分析、甄别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立足于学校实际从事各种管理活动,既不能照搬它校的模式,也不能简单地把学校作为一般政策、规则等的“试验田”或应用场地。管理应植根于本校的土壤,应对本校的问题有一定的决策自主权。    5.校本的四个方面的关系 &nbs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标签: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http://www.xxk123.com

    3.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借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东风,已纳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视野,对它的分析、评判也构成了世纪末中国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诚如一些研究者所讲的,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4.校本管理

    给学校以管理的自主权,针对学校实际进行管理工作是校本管理的基本主张。它不同于学区管理,不是由学区统一行使管理职权,对所辖学校进行规范性操作。它力主学校要认真分析、甄别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立足于学校实际从事各种管理活动,既不能照搬它校的模式,也不能简单地把学校作为一般政策、规则等的“试验田”或应用场地。管理应植根于本校的土壤,应对本校的问题有一定的决策自主权。

    5.校本的四个方面的关系

    大致说来,校本研究是起点,校本培训是中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脚点,校本管理则贯穿、渗透在它们之间,起着协调、组织的作用。

    无论是培训也好,还是课程开发也好,都源于对学校实际的认识和把握,也源于对学校中存在的现象、矛盾等的深刻洞察,而这种认识、洞察、把握离开校本研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校本研究在校本之中就“当仁不让”地成为起始点了。学校情景中发生了什么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讲有问题?这些问题在学校中的重要程度如何?不解决行吗?哪一个问题将成为一系列问题的突破口?有哪些方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哪一个方案是最可行的,也是最有效的?如何实施这一方案?如何评价实施的结果?校本研究中对这一连串问题的解读、探讨,既为校本培训提供了针对性很强的素材,也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依据。校本培训在校本研究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校本培训的内容、方法、形式等要借助于校本研究发展起来,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如何开发,为何开发,开发什么等要借助着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加以掌握。

    这三个方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环环相扣的,但又不能把它们看成单一的线形关系,即从研究到培训再到课程开发,它们之间是多向互动的。不仅是培训中产生、提出的问题有可能成为校本研究的课题,诱发新类型和新形式的研究,而且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会促使校本研究不断提升其水平。并且,这三者有时不是分立的,而是彼此协同甚至在同一时间进行的,边研究边培训边开发,边开发边研究,或边培训边研究等,都是可能的。

    校本管理对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来说,是前提和保障。没有校本管理,校本研究就至多局限在校内部分教师,研究的范围、水平,投入的精力、人力、财力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没有校本管理,校本培训就很难成为大家共同协作的活动,不能满足每个教师的工作需要;没有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也就不能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更难在学校中将开发的课程加以贯彻、落实。当然,校本研究等的施行,无疑也会极大地推动校本管理的进行。

    四、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什么

    1.开发主体方面

    从课程开发的主体来看,校本课程开发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开发而言的,是对研究--开发--推广模式的一种回应,倡导“问题解决”的实践--评估--开发模式。理由是国家课程开发主要是專家决定的,專家决定的课程往往有这样一种倾向:忽视了学校这一教育主体,容易把学校工场化,把教师工具化,把教育产品标准化,把复杂的教育情景简单化,把具体的教育对象抽象化。因此,需要将课程开发的主体多元化。事实上,学校中的教育共同体(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本来就应该是儿童到底学什么的决定者之一。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任何理想的课程方案都是也只能是在学校一级变成现实,因此学校应该有课程的一部分自主权。否则,如果学校中的校长和教师只是课程的执行主体,而不是开发主体,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意识到自身承担的课程责任,导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课程就会失去应有的适应性和本来的功能,我们的儿童也不可能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应有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就是针对这种现象,倡导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实现课程的适应性与本来的魅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