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答案» 正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答案

[12-07 14:03:22]   来源:http://www.xxk123.com  高三语文教案   阅读:8273

导读:4.(公安派的;”性灵”说为了评击七子派的复古之风,公安派的中坚人物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的口号。他在给他的弟弟中道(字小修)的诗集写序时说道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从自己胸臆流出”的真感情的抒发。这种“性灵”与李贽的童心是一脉相承的,其唯一的标准就是真。这这种观点的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提出了文学批评史上所称的“性灵”说。所谓独抒性提出对复古派的模拟风气当然是一打击。出于这一认识,他认为当代(指他所在的明代的当时)诗文不可能传世,而那些闾阎妇人孺子所唱的民歌《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由于是“真人”所唱之“真声”,或可流传,这就肯定了民歌的价值。三、单项选择题1.教材认为:谢榛诗论讨论的中心之一是情景问题,他主张( A ;。A.“情景适会” B. “情主景附”C.“情景为二,各不相附” D.“为情寻景”2.“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这个通达的诗论观点出自( D ;。A.袁宏道《序小修诗》 B.李贽《童心说》C.严羽《沧浪诗话》 D.谢榛《四溟诗话》3.《 诗家直说 》 的作者是( ;。此题有错误,当为谢榛。A.王夫之 B.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答案,标签: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xxk123.com
4.(公安派的;”性灵”说
为了评击七子派的复古之风,公安派的中坚人物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的口号。他在给他的弟弟中道(字小修)的诗集写序时说道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从自己胸臆流出”的真感情的抒发。这种“性灵”与李贽的童心是一脉相承的,其唯一的标准就是真。这这种观点的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提出了文学批评史上所称的“性灵”说。所谓独抒性提出对复古派的模拟风气当然是一打击。出于这一认识,他认为当代(指他所在的明代的当时)诗文不可能传世,而那些闾阎妇人孺子所唱的民歌《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由于是“真人”所唱之“真声”,或可流传,这就肯定了民歌的价值。
三、单项选择题
1.教材认为:谢榛诗论讨论的中心之一是情景问题,他主张( A ;。
A.“情景适会” B. “情主景附”
C.“情景为二,各不相附” D.“为情寻景”
2.“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这个通达的诗论观点出自( D ;。
A.袁宏道《序小修诗》 B.李贽《童心说》
C.严羽《沧浪诗话》 D.谢榛《四溟诗话》
3.《 诗家直说 》 的作者是( ;。此题有错误,当为谢榛。
A.王夫之 B.袁宏道
C.李贽 D.严羽
4.“《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的著名观点的文论家是( C ;。
A.金圣叹 B.袁宏道
C.李贽 D.李渔
5.提出诗文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著名口号的是公安派中的( A ;。
A.袁宏道 B.袁宗道
C,李贽 D.袁中道
四、翻译题(;
五、问答题
1.谈谈谢榛“情景”说的内涵。
“诗乃模写情景之具”,因而“作诗本乎情景”。同样的景物,主体不同,会有不同的观感。诗歌内在的情感要深长,外在的景物要远大。情和景应该互相融合,而二者的融合取决于“情景适会”。这种“适会”是在客体出发主体的感兴过程中发生的。这种状态中,主体“思入杳冥”,“无我无物”主体和客体之间达到了完全的融合统一。
2.试述李贽“童心”说的内容及理论意义和影响。
“童心”说是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什么是“童心”呢?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因此,所谓童心,即童子之心,即不含一丝一毫虚假的真心,是不受“道理”、“闻见”(指儒家的正统思想教条)熏染的心。他认为童心是一切作品创作的源泉,最是评价一切作品价值的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从这种观点出发,他给矛《西厢记》、《水浒传》等戏曲、小说以很高评价,认为是“古今至文”。
李贽的童心说是与明七子派的复古摹拟诗论观相对立的,并且成为稍后的公安派性灵说的直接理论源头,对当时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发生了巨大影响。
3.李贽是怎样高度评价《水济传》的?这种评价有什么意义?
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里对《水浒传》作了专门的评论。当时正统文人排斥通俗文学,李贽首先把《水浒传》放在与正统诗文相同的地位,说它是“发愤之所作也”,这就与《史记》有相同地位了。他还肯定《水浒传》描写的人物是“忠义之士”,其事迹也是爱国爱君的忠义之举,从创作动机的严肃性和创作内容的正义性两方面,李贽都作了充分的肯定。他将一部通俗小说《水浒传》的创作意旨摆到与正统诗文一样的地位,这样的定位,将原本为盗贼之书的《水浒传》转而理解为,大力大贤的忠义之士为黑暗的政治所迫走上水泊梁山,可定了《水浒》的合道德性。
4.试述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说的提出背景、理论内涵和意义。
明中叶文坛,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文学上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片面强调摹拟古人,把文学创作引上复古的歧途,危害甚大。稍后,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更把复古拟古推向高潮,严守古格古律,使诗歌创作模拟倾向更为严重。为了抨击七子派的复古之风,公安派的中坚人物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的口号。他在给他的弟弟中道(字小修)的诗集写序时说道:“(小修)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提出了文学批评史上所称的“性灵”说。所谓“独抒性灵”就是“从自己胸臆流出”的真感情的抒发。袁宏道说的“性灵”,是排除了“理”(思想)的感情活动,是下意识的直觉。唯一的规定就是“真”,真是最高的价值标准,物真则贵,文亦如此。它与李贽的"童心说"极为接近。这种观点的提出对复古派的模拟风气当然是一打击。出于这一认识,他认为当代(指他所在的明代的当时)诗文不可能传世,而那些闾阎妇人孺子所唱的民歌《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由于是“真人”所唱之“真声”,或可流传,这就肯定了民歌的价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模板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答案》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