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八年级语文试题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 正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

[11-08 06:25:23]   来源:http://www.xxk123.com  八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700

导读: 2.“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 3.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4.表明洞庭湖的地理优势的句子是什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5.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 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 6.由景入情,领起下文的句子是什么?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7.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 景色一:天气阴冷(阴);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 景色二:春光明媚(晴);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2.“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

    3. 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4.表明洞庭湖的地理优势的句子是什么?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5.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

       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

   6.由景入情,领起下文的句子是什么?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7.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

       景色一:天气阴冷(阴);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

       景色二:春光明媚(晴);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

  8.“宠辱偕忘”的“宠”和“辱”分别之什么?  “宠”:提升;“辱”:降职。

  9.洞庭湖一带并没有虎和猿,怎样理解“虎啸猿啼”?

       可能是迁客骚人览物时产生的幻觉,也可能是由风声产生的想像。

  10.郦道元在《三峡》中也以“猿鸣”烘托凄凉的气氛,他是怎样写的?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阴情两幅图画,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由白天到黑夜。

    12.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

         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

    13.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为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

    14.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

     15.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16.“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指(呼应)什么?

   “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进”指(呼应)“居庙堂之高”,“退”指(呼应)“处江湖之远”。

    17.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八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八年级语文试题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