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站场建设规划计划衔接制度、季度生产调度会制度、前期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加快站场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尤其是加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的跟踪督办。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强化建设资金监管。加强站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保证在建工程无重大质量事故,竣工项目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根据《湖北省道路运输条例》及配套规章,认真做好客运站站级核定工作,实行升降级动态管理制度。
四是依法加强维修、检测、驾培市场监管,着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要认真落实《湖北省道路运输条例》有关规定,以检测企业、驾校社会化和检测经营规范化为重点,开展一次全面清理整治工作。继续开展机动车维修服务质量规范达标活动和维修检测质量监督抽查活动,今年“规范达标”活动的重点是完成年度达标目标,一类维修企业达标率达100、二类维修企业达标率达85以上。对已达标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推广运用机动车维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联网管理软件,落实维修检测质量保证期制度,重点审核一类维修企业资质条件,推树先进典型企业,进一步提升全行业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形象。驾培管理以实施驾培IC卡计时管理系统为契机,积极探索集中报名、统一缴费、统一制卡、集中理论培训的新模式,推进全市驾培经营进一步规范化发展。机动车检测企业全面完成市处重新许可工作,对达不到省厅规定资质条件的要限期整改,限期整改期满仍不能达到资质条件的要退出检测市场。
五是加强运力组织,着力提高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能力。要将运输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狠抓落实。不仅要做好春运、黄金周和翻坝运输保障,还要主动与劳动部门、旅游部门取得联系,做好客流调查、分析,及时掌握民工、游客、重要物资和人员的流量、流时、流向,科学组织和调度运力。还要做好客流高峰期和防汛期间的应急保障运输,制定完善应急运输组织预案,要采取“就近调度、对口支援”的方式组织调度运力,在民工集中疏运压力大的乡镇提供应急包车运输,切实加强运力保障。
六是加大运输安全监管力度,保障行业生产安全进行。按照“关口前移抓防范、重心下移抓基层、责任上移抓领导、坚定不移抓严管”工作要求,强化源头管理,做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结合交通部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的实施,依法加强对道路运输行业的经理人和其他从业人员的道路运输法规规章的专门培训,结合换发、核发从业资格证件,对危货从业人员、长途客运驾驶员进行重点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强化安全和服务意识。客运、危险货运企业资质合格率达100;车辆二级维护、技术等级评定达100;客运、危险货运车辆承运人责任险投保率达100。对道路运输安全重、特大行车事故中相关机构和人员履行“三关一监督”工作职责进行严格责任追究。深化危货运输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是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资质,对不符合危险品运输车辆技术要求的一律予以停运整改,对擅自从事道路危险品运输或超范围从事道路危险品运输的单位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力争不出现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道路客运事故和危险品运输重大安全事故。
七是大力整合道路运输信息资源,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制定并执行“宜昌运管网”维护与实施细则,推行办公自动化;实施分级发布信息制度,完善公众出行信息系统。按每半年发布一次道路运输生产综合信息,每季度发布一次运力布局结构信息;强化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信息公示,切实推进全市道路运输经营业户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运输。要加强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各种运政管理信息资料都必须及时准确录入,对执行情况差的运管所进行全市通报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八是强化运政法制工作,提高运政执法水平。各地要继续加大《湖北省道路运输条例》及配套规章的宣贯力度,努力构建“办事依法、群众信法、为官学法、行政用法”的浓厚氛围,将“研究问题先学法,决策问题遵循法,解决问题依据法,言论行为符合法”作为各单位和个人年度考核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今年市处将集中资金配齐各运管所便携式电脑,改善部分运管所执法车辆,解决运政执法取证难题,提高市场监管效率。继续开展交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规范运政执法文书填制。强化信息系统执法程序的使用,严格市场监管稽查日志、交通行政处罚案件查处情况的登录,交通行政执法电脑版文书使用率达60以上,确保运政执法程序完备。运管法律法规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事项公开率达100。扎实有效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在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队伍结构的同时,将加大对干部职工的培训力度,选拔优秀人才参加高层次学习深造,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Tag: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范文,工作报告格式,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